报告题目:人造黑色素功能材料
时间:11月27日 10:00
报告人🈴:四川大学 李乙文 教授
主持人:程义云 教授
报告地点:闵行生科院534小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李乙文博士,现任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天美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固定人员,《中国化学快报》青年编委。2008年6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学位👯♀️🖨,从事树形大分子主客体化学的研究工作🧔🏽♂️;2013年8月在美国阿克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获得博士学位,从事巨型分子的凝聚态结构的解析工作🙏🏼;2013年8月至2016年1月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从事基于多糖/蛋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开发工作🫷🏿。自2016年3月起在四川大学开始独立研究工作🏊🏻♀️🦹♀️,研究领域涉及软物质杂化材料的设计合成,物性分析和微纳米加工。
报告摘要😙:黑色素是一类重要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广泛存在于人与动物的皮肤和毛发中,在诸多生理活动中都起到核心调节作用。我们受到天然黑色素生物合成过程的启发🪠,制备了相同的单体二羟基吲哚(DHI)与羧酸化二羟基吲哚(DHICA)🫳🏻,通过自发氧化聚合反应♛,实现了具有可控大小和形貌的人造黑色素纳米材料的批量化合成🌽。这些合成粒子不仅具有与天然黑色素相同的化学成分,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还有十分类似的物理结构。基于这些相似性🤾🏽♂️,我们利用合成粒子去模拟天然粒子的各种功能💇🏼♂️,并探索这类功能材料在各种领域的潜在用途。本报告总结了近期人造黑色素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其在模拟天然黑色素功能方面的数个代表工作(如鸟类羽毛启迪下的光学薄膜,人类皮肤黑素体启迪下的防紫外辐射材料💢,海洋生物启迪下的生物成像试剂等)✍🏻,并对使用新的高分子化学方法来进一步改善人造黑色素的性质与功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