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5日上午😰,上海师范大学杨仲南教授应邀于天美娱乐534报告厅为天美娱乐师生做了题为“孢子囊和花药的发育及育性调控”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植物学科李超研究员主持✦,天美娱乐朱瑞良教授和许玲教授等多名老师及研究生参加🦊。
报告一开始由李超研究员对杨仲南教授进行介绍🔍,杨仲南教授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天美娱乐院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87年在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1993年于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所获博士学位,1995-2001年在美国Texas A&M大学做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植物生殖发育,包括花药发育和花粉形成的机制、植物育性恢复机制、光温敏植物的创制。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Plants, Nature Communications, Molecular Plant, Plant Cell, New Phytologist, Plant Physiology和Plant Journal 等期刊发表30多篇论文。
杨教授本次的报告分为三个有机结合的部分。第一部分是孢子囊发育与演化🧒🏽,杨教授首先讲解了陆生植物的系统发生、水生绿藻类植物和陆生植物的生活史,引发大家思考孢子囊/花粉的进化过程。接着详细介绍了孢子囊的结构和细胞谱系,主要包括四分体0️⃣、绒毡层、中层、药室内壁以及表皮细胞🧅。孢子囊的功能是产生适宜于陆地传播的孢子👩👩👦👦🤵🏼♂️,并最终完成受精过程。中层和绒毡层为孢子囊中保守存在的细胞🏌🏻,种子植物的药室内壁可能并不保守,功能上和蕨类植物表皮环带相似。绒毡层细胞壁的降解以及木质化介导的开裂均是孢子囊/花药中的保守性状💇🏼。
第二部分杨教授讲解了花药发育与花粉形成,花粉和孢子的外壁是其抵御陆地环境的必要结构,其组成成分孢粉素广泛存在于陆生植物和化石植物中。孢粉素中检测到了苯丙烷类G unit 🙎⏫,p-BA🧘,p-CA🕛,FA等物质,苯丙烷合成途径酶缺陷的突变体花粉外壁异常。杨教授重点介绍了孢粉素中超长链脂肪酸的合成调控🙋🏽♂️,绒毡层发育的关键转录因子AMS与MS188互作调控脂肪酸类基因的表达。ms188中表达MS1能完全恢复花粉表面蛋白基因的表达。第三部分杨教授着重通过光温敏不育系及其应用对作物两系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进行了介绍🔟。
杨老师的讲解内容涵盖广🙂↔️、系统性强、条理清晰🧑🏽✈️。通过这次报告,在做师生纷纷表示对花药发育🟫、花粉形成的分子和细胞机制以及利用光温敏特性恢复植株育性有了深入的认识🧙🏽♀️,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