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5日🎛,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决赛在浙江中医药大学举行🤶🏻。由天美娱乐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
殷东敏教授指导🎉,2015级本科生龙佳雯、官茂楠的参赛作品《神经调节素(Nrg1)参与精神分裂症发生的时空机理》以决赛小组第一的优异成绩斩获全国一等奖。我校参赛的六支队伍共取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胜奖3项的优异成绩👱🏿♂️,参赛作品涵盖微生物学🈲💇🏼♀️、动物生理学⚠、水生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多个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向✖️。
一等奖获得者龙佳雯(左三)官茂楠(左二)与指导老师合影留念
此次大赛历时半年,从今年4月开启网络报名🙋🏻♂️🤽🏻,全国有来自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63所高校🫛,共计1903支队伍参加。经过全国各省赛区专家的网络初审评分及竞赛评审委员会和执委会审定⛈,最终产生108支队伍进入决赛👩🏽🦰,进行现场答辩,最终决出各级奖项。
评委老师为一等奖获奖者代表颁奖,龙佳雯(右四)
天美娱乐在副院长江文正教授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成立竞赛工作小组,自大赛报名工作开始,积极组织动员学生报名参与。5月中旬针对参赛的六支学生队伍召开项目预审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老师对项目进行针对性的建议与指导;10月下旬针对进入最终决赛的项目召开答辩指导会▶️,邀请有着丰富大学生竞赛指导经验的专家老师对决赛项目进行评审预演与指导。
天美娱乐学生参与天美项目预审会
天美娱乐学生参与决赛答辩指导会
● 过程大于结果🧛🏼,基础夯实能力
相比于其他常见的比赛重视结果,此次大赛更重视过程评价。半年的比赛期间里🧧,天美娱乐六支参赛队伍在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设计,开展实验研究,记录实验过程👨🏼💻,获得实验结果。定期将全程实验材料、工作实验记录🐒、心得及论文上传到统一的网络竞赛平台👩👦。通过这样的比赛形式,较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科研素养和水平高低,学生们通过半年多时间的竞赛准备,时间规划💅🏼、团队合作✡︎、反思调整🧘🏽♀️🧛♀️、困难应对等综合能力素养也获得了锻炼和提升。
同时,此次大赛考验的更是大学生科研实验能力的基本功🍙。不像提前知道答案的实验课程,比赛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新型课题👔,思考问题,探究结果📯,激发了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与热忱。
● 热爱与坚持,朴素而伟大
“热爱与坚持🧑🏼🔬,朴素而伟大”👐🏼🤾🏿,这是此次竞赛一等奖获得者龙佳雯📁、官茂楠同学在决赛答辩时最后一张PPT的内容,十个字凝练出了她们参赛的心得感悟。选择《神经调节素(Nrg1)参与精神分裂症发生的时空机理》这个课题,最初源于对神经科学的热爱。神经生物学的实验室在中北校区,两位同学平时除了上课时间👍🏿7️⃣,其他课余时间包括周末都往返于两校区做实验🧔🏻。炎热的暑假没有回家,很多时候都是早上六点去实验室做实验,晚上还要熬夜处理数据🪪,实验也出现过错误操作需要从头来过的困难情况💆,没有热爱是无法坚持下来的🦇。
回忆起半年来的竞赛经历,龙佳雯同学说𓀂,刚开始的时候自己还是个白丁,实验课上过不少,但从未独立完成一个研究课题🧜🏻♀️。这次参加比赛获奖,也得益于指导老师殷老师和实验室师兄师姐的悉心指导。统计分析、生化分析🫸、行为学分析都是边学边尝试完成的🏸。在准备决赛答辩时,两位同学深刻地体会到,做研究是一回事👨🏻🦳,如何把自己的研究精准地有效地传递给观众又是另外一回事。想讲好自己的故事并不容易,演讲者需逻辑严密、重点突出、表达自然流畅。为了呈现出最好的效果,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两位参赛同学反复修改演示PPT👪,去粗取精🖐🏽,突出要点,磨炼台风,从实际出发引入思考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剖析和针对实验设计条理清晰地讲解,最终再回归于现实意义。
在总结心得时🧄,项目指导老师殷东敏老师说,不要喊苦说累,每个课题组都很辛苦。通过此次竞赛,两位同学深刻地体会到科研是平凡朴素的工作,有时甚至单调🎟、重复,但当自己真正实实在在地完成一个研究课题🤿𓀋,体会到它的价值与意义时,真切地感觉到科研工作者的伟大🏊🏻♂️,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参赛的宝贵收获也会内化为动力👴,鼓舞着她们在未来科研的探索中砥砺前行。
我校获奖作品名单🙋🏼:
奖项 | 项目成员 | 作品名称 |
一等奖 | 龙佳雯🥯、官茂楠 | 神经调节素(Nrg1)参与精神分裂症发生的时空机理 |
三等奖 | 胡建颖、吴佳婧、王昕怡 | 产细菌纤维素菌种的筛选与静态培养以及纤维面膜的研究 |
王明浩、赵天宇 | 短链脂肪酸受体 GPR43 在抗菌免疫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优胜奖 | 黄晓昕、陈瑜 | 人用避孕药污染主要成分左炔诺孕酮短期暴露对斑马鱼幼鱼生长的影响 |
陈乃扬🕋、李欣蓉🧑🏼🚀、唐婉芝 | 关于嘌呤受体 P2Y1 与药物性肝损伤的关系探究 |
车安然🏯、陈彬洁 | 产细菌纤维素菌种的筛选与动态培养及将其作为食品稳定剂在饮料中的应用 |